微信掃碼
暫無在線客服
用戶中心 意見反饋
暫無熱線電話
返回頂部

網站首頁 >新聞中心 > 新聞動態

國內瓷磚“瓶頸”在哪?

分享到:
點擊次數:1291 更新時間:2018年11月07日09:38:07 打印此頁 關閉

   智能化生產,本質是受電腦控制的智能化生產線替代傳統工人進行生產??梢詭椭S實現更低的人工成本、更高的產出效率。同樣的產量,采用智能化設備前,100個工人,可能要10個小時;采用智能化設備后,2-3個工人,可能1個小時就能夠完成??梢蕴嵘龢藴驶ば虻钠焚|,尤其適用于高精尖產品的批量生產。例如生產汽車、高鐵等等。其實,這已經不是什么新鮮的玩意兒。從前幾年的“供給側改革”,再到近兩年的“智能化生產”,都是一脈相連的。再次出現于今年的展會上,這種生產模式必定會被設備商大做文章,并極力唆使各家工廠盡快上線。

    一、行業里是否需要智能化生產?

但是,希望大家慎重視之,免受妖風蠱惑。一把雙刃劍,只有清楚它的不好,才能讓它的好對你有更大價值。

那么,陶瓷廠到底要不要智能化生產?

首先要看企業的成品庫存以及銷售壓力。如果你和你的經銷商都快要爆倉了,就算是即刻把生產線全部停掉,庫存也足夠銷個一、三、五年。這個時候,還想要提升生產效率,擴大產能規模,不是找死又是什么?

    其次要看被下崗工人的安置問題。出身貧苦,沒有受過技能教育的工人,他們中大多數人,只能待在車間里做些簡單的體力工作,并以此營生。在企業這么久,沒日沒夜做產品,結果企業吃了肉,他們只能喝點湯汁,還無怨無悔。安置好這樣的員工,既是企業的責任,也是應有的道義。

還要看消費者的興趣。只要品質過硬,花色符合自己興趣,服務良好,價錢又公道,就OK。至于是人工制造,還是智能化生產,他們從來都不會關心。

經銷商不一定希望廠家智能化,因為這代表他未來可能將要承受更大的庫存壓力。工人不想廠家智能化,因為這代表他的工作將會被設備搶去。消費者不關心廠家是否智能化,因為他們只看磚的品質、花色、價錢和服務。

    究竟現階段或未來要不要導入智能化生產線,見仁見智。

    二、噴墨技術風光不再?

2012年,微晶石大放異彩。 2013年,拋釉磚艷壓群芳......

在這些產品崛起的過程中,噴墨技術確實起到了汗馬功勞。 這項技術一出現,幾乎所有花色制作工藝壁壘全部都被粉碎,仿石、仿木……只要掃描、打印,就是那么簡單。 后來,據說它的通道到越來越多,每條通道出色的效果也越來越佳。之后,據說它不僅能噴墨,還能噴釉。 再后來,據說它還能3D,坯底、花紋、釉面,整塊磚一體成型,我們只要放進窯子里煅燒就可以了。然而到了今天,即便技術再成熟,恐怕也難以扭轉他將要走下神壇的命運。

   近兩年來,柔光磚、現代磚風頭火勢。

這些產品,多以黑、白、灰為主,屬于素淡色系,不再在顏色上較勁;而表面的凹凸觸感,亦多為磨具工藝制造。相對剛出來時候,噴墨技術已經少了許些用武之地??梢灶A見的是,在今年的展會中,它的關注熱度或將會大幅度下降。

    取而代之的,很有可能是激光打印。

    三、我們離西方列強到底有多遠?

對于今年展會特色的預測,我信心十足?;旧?,只要知道去年意大利博洛尼亞展的產品亮點,就能知道佛山春季陶博會的產品亮點,就能測出今年陶瓷工業展的產品特色。

這種邏輯極其荒謬,但是卻屢試不爽。國外同行專門負責從無到有,他們之間的競爭在于技術創新,誰的技術更新、更好,就是贏家。國內企業專門負責從差到優,大家之間的競爭在于設備改良,誰的設備磨得更精致、光滑,就能勝出。

    相比“創新”,國內更善于“借鑒”;相比“研發”,大家更強于“應用”。

    從國外“拿來”設備,偷偷剖開分析,根據自己的情況作局部調整,而后批量生產,已是常有之事。

    每次聽說,中國首款XXX實現量產,心里都習慣性地打個冷顫。這回倒霉的,又是誰家的“姑娘”?單純從設備來看,我們與西方列強之間最多只差六個月到一年。他們今年推出來的,我們明年必定也會量產。從技術來看,這個差距我真的無法估算,興許是一年,興許是十年,興許是一百年……

誰知道呢?

    瓷磚行業確實很奇葩。一邊在強調“工匠精神”,一邊卻想著要導入“智能化生產”,提升生產效率。就算庫存再多,也不會嫌多,認為自己定能銷出,也不知是從哪來的自信?

    一邊在強調“社會責任”,一邊卻在想辦法“開源節流”。常用手段有:降價促銷、裁員、圧縮生產成本,乃至偷稅漏稅。怪不得功利心太強,也怨不了總是“拿來主義”,因為我們的客戶就在那里。

    “上梁不正下梁歪”,在商業領域也是成立的。

    四、行業當前最大的問題在哪里?

    行業當前最大的問題并不是生產效率。國內瓷磚行業產能嚴重過剩,大部分的企業、商家都快要爆倉了,你還生產那么多想干什么? 當前最大的問題也不是銷售模式,所以互聯網+也行不通。過去三年,有113家互聯網家裝公司倒閉,這個數據,很恐怖。

問題在于對產業邏輯的認知。

    說白了就是:為誰造磚?造什么樣的磚以及怎么造?一直以來都沒搞清楚這些問題,才導致了我們今天的苦果。從前兩年的“基于消費者需求來研發產品和經營企業”,到這兩年的“為終端賦能”,我們從來沒在正確的邏輯上。理論上來講,這個邏輯是對的。但是,落實到陶瓷產業,它就錯了。

研發中心→生產車間→銷售中心→經銷商(工程商)→室內設計師→消費者(用戶)

    在這條產品通路上,研發中心處于前端,消費者處于未端,兩者之間隔著太多的環節,每個環節都很重要,每個環節都會成為兩者連接的障礙。

    無法直面消費者,不知道他在哪里,過著什么樣的生活,我們又如何去研究他的需求?連消費者都不知道自己的需求,哪個磚品質過硬,這個花色是應該怎么應用,他都搞不懂,我們研究又有何用?

    事實上,今天我們再說需求,也是不對的。以前是賣方市場,廠家出什么產品,消費者就要買什么產品,別無選擇。當產資稀缺,消費能力低下,他們購買的完全是因為需要,屬于被逼購買?,F在是買方市場,情況倒轉了過來。買什么,不買什么,消費者說了算,不一定需要,但是我喜歡,同樣也會購買。

    將會越來越多的興趣型消費,而興趣則是需求的更高級別。因為不懂這個邏輯,所以我們只能亂搞,只能盲目隨從,別人干啥,我就干啥。

上一條:從投資角度看未來中國陶瓷產業布局 下一條:瓷磚薄貼和厚貼有什么不同 哪種鋪貼方式更好
欧美日韩八Av在线观看,国产东北女人一级毛片,国产热门精品第1页91,2019国产精品视频,欧美2019精品hd免费,国产古装三级在线播放